在西方,60年代以后一直在纠正一种错误的观念:只有中耳炎导致的传导性聋患者适宜使用助听器;年龄老化、药物中毒等因素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无法从助听器中受益。之所以产生上述错误认识,是因为60年代以前的助听器生产与验配技术都还很落后,无法满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实际需要。比如,这些患者往往害怕过强的放大声,而当时的助听器要么放大不够;要么无法限制过强的声输出。
现在的助听技术已经无法和几十年前相提并论。不但助听器可以小到只有2—3克重,放大性能也可以精确到1分贝、几赫兹。新型的助听装置,不但可以将弱声增强,还可以同时将强声减弱。因此,现在的助听器可以为不同类型的耳聋患者带来实际意义,并不限于传导性聋患者。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戴用助听器无效的观点已经过时,许许多多老年聋人通过验配用上了适宜的助听器就是较好的证明。
因此,我们可以明确地说,只要听力障碍的适配程度,都需要戴用助听器。
什么是“ 适配程度的听力障碍”?
听力学家将正常听力年轻人刚刚能听到的某些特定频率的声音信号定为0分贝(dBHL);对着耳朵悄声说话的声音在35分贝左右;普通谈话的声音60分贝;而大声喊叫及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分别为90和110分贝。一般认为,听力损失超过26分贝就需要配用助听器,不是很聋的人才需要助听器。从另一个角度看,只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到了听觉困难就应该配用助听器。一些工作性质的人(比如记者、法官、秘书)以及某些具有社会地位的人(比如高级领导、经常主持会议的老板)及早戴用助听器,会给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的方便。
一些人群,一旦发现耳聋就需尽早使用助听器,因为早用比晚用有更大的实际意义。比如耳聋儿童,发现耳聋就应该立即配用助听器,否则会妨碍他们的语言及智力发育,而且无可挽回;老年人耳聋,也应该尽早使用助听器。因为,老年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早用助听器可以减缓听力退化的进程。
像眼镜的戴用一样,需要就是信号。一旦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到了听觉困难,都意味着需要助听了,都应该到店里去验配助听器。